
一、接活能力:有人吃肉炒股配资软件排名,有人喝汤
1.总盘子还在涨,但差距越拉越大
2024年,这些央企总计承接了16万亿的工程,不过中国建筑一家就占据了4.5万亿相当于其他六家加起来的一半。这个时候,中铁、铁建所承接的业务,反而比前几年减少了10%以上!特别是在国内修路造桥方面的业务,明显呈现出减少的态势。
2.海外成了“救命稻草”
国内接活较为艰难,故而大家皆竭力奔赴国外。譬如中国交建于海外,承接了3597亿的业务,(此约等同于全国对外工程订单的15%);中国能建在沙特,获取了一个大型绿氢基地的单子。不过海外并非那般好混,有些国家,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,款项难以顺利回笼。
(中国交建海外项目领导慰问)
二、赚钱能力:钱难赚屎难吃
1.地产拖后腿,利润集体跳水
盖房子、卖房子的业务如今已然成为了累赘。中国建筑的地产销售额下降了20%,中铁的地产销售额更是直接减少了一半。这些房子有许多积压在一二线城市而难以售出,致使央企利润整体下滑,中冶的利润率竟跌至1.43%也就意味着每赚取100块仅能剩下1块4而已。
2.新能源成唯一亮点
中国能建凭借光伏、风电这类新能源项目,利润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,增长率达到8%之多。这个时候新能源订单在总接单量中所占比例接近40%。如今但凡手中拥有风光储项目的,便成为了备受青睐的对象。
(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承建的新疆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项目)
三、要钱能力:账面上有钱,兜里没钱
1.钱都被“白条”占着
中国建筑被欠了3464亿工程款,(比去年多出1100亿),中铁被欠2474亿。很多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自身都处境艰难,工程款一拖便是好几年,有的项目完工已逾十多年,钱款仍未结清。
2.现金流集体变负数
七大央企,在前三季度的现金流方面,全部呈现出负数情况。其中中国建筑的状况格外凄惨,它手中所拥有的钱,与年初之时相比,减少了3976亿之多。为了能够维持运作,它们只得四处去举债,2024年的借款,增长了4362亿。
四、未来活法:不转型就等死
1.国内卷不动,必须往外走
拿国内修路造桥的任务来说,渐渐变得少了,虽说少得较为缓慢,不过方向却极为明确。
现在即便如雄安新区这般规模巨大的工程,也难以一直、长久地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。值得关注的是,国内基建“十四五”项目,基本与工民建无关,相反,各地反而更多限制了地产的相关投资,所以哦,工民建的难是从源头开始的也得到了验证。
这阶段央企把重点转移到海外。像在东南亚地区,高高兴兴地主动去参与了高铁项目的建设;在中东区域,全力以赴地推动,炼油厂等设施的打造;这个时候,还在非洲大陆,全面广泛地开展,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。
(图为中国公司在尼日利亚开发锂矿的项目)
不过要留意的是,美国的政策,仍旧在对拉美市场产生影响。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,这一点很重要。
通过这些行动,央企逐步,拓展了国际市场;但,在全球范围内,也遭遇诸多地缘政治的挑战。
2.技术和管理要升级
中国电建,砸下大量资金,大力地推进研发(投入强度达到3.82%),借助BIM技术,将施工效率显著地提升。中国能建积极投身于光伏幕墙发电领域,甚至连大楼的外墙都能为其带来收益。那些未能运用这些新技术的企业,早晚必定会被淘汰。
(某光伏幕墙项目外立面)
3.债务炸弹得拆
现在政府对地方债展开严格的控制,央企也在借助甩卖资产的方式来获取资金以恢复元气——譬如说中建七局把西安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进行挂牌出售,其价格为7.37亿;中铁建则将应收账款进行打包,做成价值1800亿的理财产品并予以售卖。
对于债务这块,不止民企,国央企日子也不好过!
五、总结:寒冬里的生存指南
对比这七大建筑央企的财报,大体可以看出他们的行动方向和行业趋势:
1)别死磕国内:赶紧去海外接活,但别去战乱国家,最好一带一路国家。
至于怎么对接这些央企出海,我的这篇文章操作性还是很强的,有需要都可以点开下面链接了解:
工程领域从业者海外就业渠道指南(2025年版)
2)抱紧新能源:光伏、风电、储能项目才是未来;
3)少垫资多要钱:宁可不接活,也别接付款差的工程;
4)技术才是硬道理:BIM、智能建造这些必须学会炒股配资软件排名。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